肺癌、胃癌、結腸癌、乳腺癌……提到這些詞大家都怕,因為晚期癌癥的結局通常很絕望。因此,身邊總會出現各種防癌辦法,「癌癥基因檢測」正是其中之一。
如今,基因檢測已十分方便,只要取一點人體的唾液即可——唾液內含有口腔粘膜細胞,而細胞里則有我們人體完整的基因信息。
那么這種「癌癥基因檢測」能不能預測癌癥呢?健康頭條請教了浙江省腫瘤醫院的鄭曉主任,和大家講解一下。
基因檢測對預防癌癥有意義
我們的身體由細胞構成,而細胞內最重要的物質之一就是遺傳物質。常聽到的所謂「基因」,簡單來說,可以認為是細胞各種活動的指揮官,在基因的指導下,細胞發揮各種功能,形成了基本的生命活動。
如果基因發生了「故障」,就會影響到細胞的正常活動,其中一種可能的結果就是,細胞會發了瘋似地分裂,最終形成腫瘤、癌癥。
基因檢測可以輔助我們提前知道這個「指揮官」是否發生了「故障」,以及這個故障是否可能導致「癌癥」,為預防和治療癌癥提供幫助。因為腫瘤細胞大多都伴隨著特征性的基因變異。
比如 BRCA1 、BRCA2 基因就被證明與乳腺癌密切相關,美國疾控中心公布數據,50% 遺傳有 BRCA1 或者 BRCA2 基因突變的美國女性會在 70 歲時發展為乳腺癌。
因此在健康的時候進行基因檢測,可以幫助了解自身的患癌風險,提前進行預防。比如檢測出來乳腺癌風險較高,那么平時就需要很關注這個身體部位,進行生活習慣、心情的調節,體檢時更有針對性地檢查。
安吉麗娜 ? 朱莉的選擇
提到基因檢測在預防癌癥方面的應用,就得提到一個知名的國外影星——安吉麗娜 ? 朱莉。
朱莉的祖母和姨媽均因乳腺癌去世,基因檢測結果提示她攜帶有 BRCA1 高風險基因型。據醫生估測,朱莉患乳腺癌的風險為 87%,患卵巢癌的風險為 50%。隨后,朱莉進行了預防性手術,相繼切除了乳腺和卵巢。
朱莉切除乳腺和卵巢的行為有一定爭議,但像她這類癌癥高發人群,因為具有明顯的家族性遺傳特征,選擇預防性基因檢測是能為下一步應對方案提供一些參考的。而在美國,「基因檢測」已經是一個比較普遍的檢測手段。
基因檢測的適用人群
疾病不光和遺傳有關,和后天關系也很密切。目前的基因檢測的局限性,在于檢測的是基因層面的風險, 并不能作為臨床的診斷。
基因檢測出患癌高風險,意味著在同樣的環境中和生活習慣下,你比別人更容易得癌。但如果你能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的話,未來不一定會得癌。反之,檢測出來沒有高風險,但是生活習慣糟糕的話,也不代表未來一定不會患癌。
看到這里,大家可能會問了「那我到底該不該去做一個癌癥基因檢測呢」?
這個由讀者自己判斷。這個檢測對某一些人的作用更為直接,更有意義,尤其是家族里有患癌歷史的:
家人或自己是否曾被診斷出癌癥?
家人或自己是否在年輕時就被診斷出某種癌癥?年輕時患癌可能與遺傳基因變異有關。
家人(尤其是直系親屬)是否曾被檢出攜帶有癌癥相關的變異基因,比如 BRCA1 高風險基因型?
如果檢測出某種癌癥患病高風險,是否可以采取干預措施、降低患癌風險?
明確了這些問題,我們可以更好地使用基因檢測來了解自己的患癌風險、預防癌癥。